中式传承品悟求索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176版 正文
·中式传承品悟求索
2016年10月01日 刊号CN21-0001
       
B176 正文 2016.10.01 星期六

中式传承品悟求索
宜雅·泰和园董事长邵湘文于家具纹饰研究颇深,图为邵湘文反复推敲经典纹饰的设计方案
畴。“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不仅是对竹的写照,也是以人为竹的价值观的体现。
    抑或如此,当历史钩沉中泛起的苍痕穿越冗长的岁月,竹子不仅以物的形式滋养民息,更使其人文精神变成一种在民族血液里流淌的元素,成为历代文人的人格魁标。从这个意义上说,竹子无疑又变成了人类品格的督导和教化的“先生”。中国古代借竹喻人,又以君子比竹,将人品如竹之人称为君子,而君子之人莫不以竹之品格为人品之喻,就此形成人与竹合二为一的文化特征,并穿越几千年一直未曾改变地延续下来直到如今,亦为当代所效仿。
    因此,宜雅·泰和园的竹节椅以竹为设计元素,突出竹节这个关键特征,与传统文化中凸显文人气节的要件暗合,从而达到视觉上的亲切感,既有高尚的寓意,又有寻常的出处,可谓在理念上与中国的文人精神丝丝入扣,浑然天成,堪称当代实用家具艺术产品的佳作。
    然而,邵湘文先生又将这对“竹节椅”起名为“当代君子”。何故?如果说中国的历代文人以竹之品格赞为君子的话,首先脱离不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试想在那样一个以农耕文明为背景的环境下,人们谋求价值观上的出位,显然与物质欲求相去很远。那么在当代呢?则是一个以商业文明为主导的社会,以往农耕文明背景下的“君子十德”在当代的人文精神中应该占有怎样的位置呢?又有哪些改变?其实,农耕文明和现代的商业文明有一点恰恰是没有发生改变的,即人与物欲的价值体系。在农耕文明的背景下,文人崇简是一种对物质的反叛。
下,崇简再也不是文人乃至当代君子处世的唯那么在当代的商业文明的背景
一标榜,更关键的则是人们对物质的一种选择和生活态度。或许可以这么说,人文精神在物质选择的价值观上已经发生了巨当代的人文精神与农耕时期的“德”就变得极为重要。宜雅·泰和园的这对大的变化。因此,当代君子的竹节椅,也恰恰是表达了当代人文精神的一种巨大关切。
    当被问及这对竹节椅的人文精神时,邵湘文先生是这样作答的。他说,这对竹节椅之所以命名为当代君子,反映的则是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状照,竹子高可钻天且秀美俊逸,在物欲这种态下,君子之德应以竹品为参绝不会折断。在当代,君子之德不在于不动,世风的吹打中,可以摇摆却而在于选择的唯一。因此,追问当代君子之德与当代人文精神是否矛盾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君子们会如何选择。宜雅·泰和园的竹节椅,毫无疑问是将这种选择告知了人们。这绝不是对传统人文精神的修正,而是延续了传统。
    其实,当代的人文精神并没有缺失,相比较传统,只是更加丰富了。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