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置身诗情画意的江南。
景尚且可爱,器更不待言。一器物,怎会生出景致的情分,让人顾盼流连?江苏南通紫翔龙在深耕“苏作”二十余年后的今天,厚积薄发出“有器性不输景致”的新苏作代表——“苏荷春晓”,以其“雅性、精韵、巧致”征服了众多当代仁人、儒士。
雅性天成
崇尚自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更是江南文化血统得以延续的主脉络,江南人崇尚追本溯源,探求其性之风气。不管是文治武功的君王、历经变故的遗民,还是息影林泉的隐士,怀古伤今的吟者……那份江南人特有的文质雅气自始至终都未曾变过,他们栖身于江南这片诗情画意之地,亦把江南的丽影付诸于躬亲所为,但凡生活用度必辅青山远黛、倦鸟余花的“设计”。
器亦然。大抵江南“花窗借景”的元素或是烟波杏雨的调性都被收入“苏荷春晓”,结合苏作透雕工艺,连绵不断的卷草纹呼应娇俏玲珑、精致秀美的体态,通灵流畅的即视美感,日光穿竹翠玲珑的闲雅时光,淋漓写意。不然,不羁的李白和拘束的杜甫怎会殊途同归,奇诡的李贺也不会投影于李商隐无题的深情……
想来也是江南自古天成的雅性驱之,让“苏荷春晓”掌门人姜玉忠化千般执念移情置景于“苏荷春晓”,并寓以“看过世界,更爱东方”的器质大成。
精韵两合
“尚象制器”、“以虚致实”。传统中许多美到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