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描金大龙柜背后的故事图片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48版 文化
·宫廷描金大龙柜背后的故事
·图片
2015年03月06日 刊号CN21-0001
       
B048 文化 2015.03.06 星期五

宫廷描金大龙柜背后的故事
朱宝力_文/图
    2009年初秋,笔者应邀来到北京后海湖畔一处绿树掩映的院落,这里珍藏着一件硕大的描金漆柜(图01),高220厘米,宽187厘米,深82厘米。造型为方角平面竖式, 又称“一封书式”;双门对开,中设闩柱,柜体下带浅仓,腿间有拱形牙条;在双门正中的偏上方有菱花形面叶的铜饰件,门边的铜铰链各为三个,柜足有铜包脚,铜饰件上有錾花鎏金的鱼子地缠枝莲龙纹。这些铜饰件为早年补配,中间的铰链是添加的,原来各为两个。
    此柜以珍贵的金丝楠木制作底胎,通体糊麻布,桐油料灰底,外髹黑色大漆,里漆为橙色,漆地断纹密布。其正面和两侧均描绘有纹饰:一对柜门和柜体的两侧饰有缠枝莲地五龙纹,图案的格局中间为一条团形坐龙,四角为对称的游龙,两升两降;柜体的前脸饰有缠枝莲和行龙纹。纹饰以赭黄色的金脚漆打底,贴浓淡双色金箔,黑漆钩理,学名称“黑理钩描金”,行话又称“平金开黑”。虽然历经多年的拂拭和侵蚀,纹饰的金色大部分已经消褪,但金脚漆上的纹理依然清晰可辨,显得十分精美和富丽,具有清代宫廷器物的工艺风格。
    主人介绍此柜,据说原为清朝时期某王府之物,辗转流落到了民间。笔者观察以后,认为此说可信。首先,它的纹饰是龙纹,当年绝非一般人家所能使用;其次,它的龙纹脚爪为四指,属于蟒龙,低于皇用器物一等。但在清朝时除了亲王、郡王以外,其他各级皇室贵族也常常使用蟒龙纹来装饰器物,它们的区分主要在于器物造型和体量上。此柜的造型比例与北京故宫太和殿(金銮殿)两壁陈设的紫檀雕云龙纹顶竖柜的底柜相近,笔者判断它原来也是有顶柜的,因年久辗转而佚失了。根据比例推算,它加上顶柜后,高度约320厘米左右,仅次于太和殿的紫檀雕云龙纹顶竖柜(高370厘米),当年应是成对陈设在清朝王府的正殿——银安殿内两侧,以壮威严之势。此柜又名“朝服柜”,其宽大可以使朝服不加折叠地贮藏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