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金丝楠:让我再活五百年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40版 文化
·图片
·金丝楠:让我再活五百年
2015年03月06日 刊号CN21-0001
       
B040 文化 2015.03.06 星期五

金丝楠:让我再活五百年
山水,人物之纹。水楠色清而木质甚松,用作明清家具木材的多为水楠。楠木制品讲究本色,不能上漆上蜡,因为上漆打蜡后楠木的颜色会发黑,不仅失去原有的色泽,还极为难看。楠木中以金丝楠木为最佳。
    金丝楠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正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著名木材研究专家杨家驹先生所言:“金丝楠是国人引以为豪的瑰宝”。自古以来金丝楠木就是皇家御用木材,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古代封建帝王的龙椅宝座也都选用优质的金丝楠木制作,民间如有人擅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重刑。
    清嘉庆帝诛杀和 时,公布了二十条罪状,条条死罪,其第十三条罪状则是:“所盖楠木房屋,谮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其实,金丝楠木早在明朝就已经濒临灭绝,康熙初年,也曾派官员往南方诸省采办楠木。由于耗资过高,康熙深感此事太奢,劳民伤财,无裨国事,隧改用满洲黄松,很多大殿之木则以外包楠木拼接而成。
    金丝楠木为何博得明清帝王的如此青睐,而将其作为皇家的“特供品”呢?
    据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专家刘煜先生介绍,金丝楠木无论作为建筑还是家具用材都是极好的材料。这主要是因为它具备了五大特性,其一,耐腐。在他主持修缮的四川平武报恩寺项目中,寺院主体建筑历经百年风霜而不腐,与其使用金丝楠木有着直接关系;其二,防虫。金丝楠木有楠木香气,古书记载其百虫不侵。现代实验证明金丝楠木抗腐木菌、白蚁的侵蚀,抗海生钻木动物蛀蚀性也很强;其三,性温。用金丝楠木制的家具,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不伤身体;其四,型正。金丝楠木不易变型翅裂,涨缩性小而且硬度中握钉力颇佳;其五,纹美。金丝楠木的纹理瑰丽,遇雨天可散发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刘煜的话在与木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已年逾八十的杨家驹老先生那里得到了认同。杨老称他有一个心愿就是能亲自前往四川荥经县云峰寺去看一看那两株著名的千年桢楠王。只可惜自己年事已高,不能翻山越岭入林斟探了。然而杨老的心愿被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摄制组满足了,他们将一部《寻找桢楠王》的专题片呈现在了杨老的眼前。
《国宝档案》寻访千年桢楠王
    2010年4月,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摄制组辗转千里终于来到了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的云峰寺。云峰寺又称太湖寺,始建于唐,复建于明,修建于清。对于摄制组来说,这座隐居深山的古刹吸引他们的并非是千年的香火,而是植于寺前的两棵一千七百多岁的“桢楠王”,也就是民间所称的金丝楠树王。随同摄制组同行的易学学者米鸿宾先生向笔者这样描绘他初见“桢楠王”时的情景:它让我感到震惊与崇敬,站在千年的生灵面前,我感到自然造物的伟大。苍天巨木,枝繁叶茂,在它的视野中看到了多少世间苍桑,经历了多少风雨侵蚀,却依然如此顽强。这种生命力令我们人类怎不为之动容,怎不为之倾慕。它是国宝,是自然赐予我们的生命力量。在中国人的哲学观里,木是五行之一,因此国人对木有着一种特殊的文化根植性与情怀的寄托。
    四川省雅安市荣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陶雄辉称,当地人一直将楠木作为庇佑一方的神灵崇敬,所以常将它栽于屋后或神堂一旁。明朝时,皇帝曾多次派官员到四川催讨金丝楠木以用于皇家建筑栋材。由于金丝楠木居深山莽林之中,又多藏毒蛇猛兽,所以砍伐极为艰难。万历年间就有史载:一个县里因砍伐金丝楠木而死的山民就有近千人,明代民谣中就有:“伐木者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记载,可见金丝楠木寻找与砍伐之艰辛危险。
    在《寻找桢楠王》的拍摄中还有一个历史遗迹被收进了镜头里,它就是位于荥经县的开善寺。别看这座百年寺庙面积不大,只有两进殿宇,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