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做的,髹漆,其中也不乏无漆的清水货,比如楠木条案、楠木顶箱柜等。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清宫好多隔断都是楠木作胎,再用紫檀贴皮或者包镶。另外一个是古籍碑帖的夹板函套、字帖盒子、书画装帧等,它们也多为楠木制作,这些都因为楠木的性稳,坚固,不会因变形而导致榫卯松动。特别是,常见的楠木作胎外用紫檀贴皮或者包镶,这不是因为紫檀短缺或价格昂贵,而是,如果全用紫檀,爱散,弄不好风一吹,几年就稀里哗啦了,所以用楠木作胎外用紫檀贴皮,既稳定又不失尊贵,两全其美。
古籍碑帖的夹板函套、字帖盒子、书画装帧等多用楠木,楠木的木性稳定是一个方面,其中还有一个原因,那就要引出它的另一个特点了,就是具有药香,可驱虫。比如文渊阁的清代《四库全书》,就因封皮、夹板等选用了楠木而得以保存,成为现存《四库全书》中完成最早,保存较完好的一部。因此,皇家的书柜、多宝阁、档案柜等多为楠木,以起到驱虫的效果。有人说,其他木也具有驱虫的效果,比如樟木。樟木是具有香味但不适合放置所有的物品,用来盛装名贵的丝织品时,物品会损坏,因为樟木对丝绸具有腐化作用,而用楠木盛装则无损,因此官员的顶箱朝服柜多用楠木,金丝楠也更加备受皇家和王公贵胄的喜爱。
由此看见,楠木,尤其是上好的金丝楠木,它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皇家用它制作的家具与紫檀、黄花梨家具相比,也毫不逊色,不分仲伯。紫檀、黄花梨有所长亦有所短,黄花梨虽昂贵但材质不大,需要拼接;而紫檀外面有浮色,也远不及金丝楠。浓妆淡抹总相宜,楠木,不论是明代还是清代,都是制作家具的绝好材料。
金丝楠千年不老,历久常新。很多金丝楠家具、建筑、棺椁,虽然随着时间推移而氧化,金丝淡化甚至消失,更甚者,外表呈褐色,但抛光后仍旧如新,金丝熠熠。比如明十三陵大殿的金丝楠柱子,整体外表为褐色,在破损处依然可见金丝。单凭韬光养晦的品性,楠木足以可承担木中君子的美称。
金丝楠家具,温润静雅,区别于硬木的华丽有余;暖黄色接近黄种人的皮肤,沉静内敛;与樟木喧闹的纹理不同,楠木纹理细直,如横格本上的格线,书卷气十足,蕴含深厚的文化渊源。在源远流长的千年传统文化中,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的文化符号,不是富贵的象征,而是一种尊贵。夸张一点说,它已经脱离了一种物质的属性,达到了一种精神的象征。木如人,楠木就是凭借这些高尚的木品,深受文人、士大夫、学者等富贵人士的欢迎,在历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