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118版 正文
·正文
2017年05月01日 刊号CN21-0001
       
B118 正文 2017.05.01 星期一

正文
家具制作时的“母套公”家具修复时,解决“公套母”难题的“冒拉”
燕尾榫之独特工艺——冒拉
王岳/文、绘图、摄影
    这些年搞家具修复,接触过不少鲁班馆的老师傅。和怹们聊天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怹们当中无论哪位,只要是二两酒下肚,话匣子便打开了,和老家具相关的话题是滔滔不绝,不聊个天昏地暗决不罢休。记得有一次我和父亲去拜访一位老师傅,一进门怹们俩就开始讨论起有关箱类家具的修复工艺,我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冷不丁听到怹们说到一个词——“冒拉(lá)”。
    “冒拉”是什么?丈二和尚的我,回到家后请教父亲。父亲告诉我,箱类家具(或抽屉)的燕尾榫有公母之分,一般木匠在制作时大多都是习惯先做两侧山板的母榫,然后用母榫比照前后面板的对应位置画好线并做出公榫,之后再组装好。这种工艺在行业里被称为“母套公”。“母套公”在箱类家具制作时被大量使用,同时也作为一种工艺流传了几百年。
鲁班馆的老师傅已廖廖无几,他们的传承颇为不易,图为我的师傅、父亲王继众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