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鳔胶和化学胶,虽然都是“胶”,都能起到固化家具的作用,但两者在本质上大相径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此胶”与“彼胶”之别,值得深究。
中国家具的结构设计和美学思想均源于中国建筑,对于榫卯的运用极为讲究。榫卯,体现了中华木作对结构的精妙控制——不仅能实现框架组合的复杂多变,而且还可以存世数百年。一件普通的木制家具可以经历数百年,究其奥秘,榫卯结构中的“可灵活拆解替换”甚至比“牢固结合”更为重要——家具有了随时修缮的机会,才能够历久弥新。对此,“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既要在加固时提供有力辅助,又不能在拆解修复时成为阻碍。
正因如此,木器行里才会将不具备“可逆性”的胶,称作“绝户胶”。时下盛行的化学胶多归于此列;也正因如此,“鳔胶”才会成为中国家具优秀工艺中不可磨灭的经典符号。
传统的鳔胶,从采集、制作、加工,工艺繁复,如今,它在当代家具生产中几乎名存实亡,只有极少数有传统师承的老匠人才能说出其中门道,比如原龙顺成硬木家具修复专家王继众。利用有限的条件,王继众和他的技艺传承人王岳,将木器行对鳔胶的使用过程进行了完整的梳理和展示。
1.鳔胶采集
传统木器行多用鱼鳔、猪鳔。鱼鳔取自海鱼(以前比较讲究的是取自海鱼的皮肤,以鲨鱼皮最佳,故称“鱼皮鳔”;后来大多用内脏,统称为“鱼鳔”),猪鳔取自猪皮(故称猪皮鳔)。动物鳔胶的原料粗加工,曾经是有专属行当的,属于木作行的上游。他们收集动物组织并以特有的方法制鳔,木器行、木作匠人购回后须通过泡鳔、砸鳔等再加工,使其产生“嘬力”,用于家具粘合。
2.泡鳔
用薄铁锅,盛清水,把鳔料泡进去(冷水下锅,泡鳔的水量没过鳔料即可),这叫“泡鳔”,铁锅置于灶台,灶膛里放锯末,用锯末生出暗火熏着,这样熏热的水,温度恒定,让鳔在这样的“温泉”里舒舒服服地“泡澡”,慢慢放松,使它体内那些在粗加工时被浓缩、被锁定的有效成分,缓缓释放,如此“泡”上一宿,鳔料彻底放
【经过粗加工的动物鳔胶,要经过泡鳔、砸鳔等再加工才能用于家具粘合】(图片提供: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