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3_南宋刘松年所绘《唐五学士图》中的盝顶式竹质书柜
汉字学是考证一件器物由来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汉字大都由表形和表意的间架组成,解读这些结构或许可以从中发现许多隐性密码。于是,笔者尝试着从“柜”与“橱”二字中找到我们所求答案的线索。
先看“柜”字。柜同“櫃、匮”。形声字。结构中的“匚”表意,其形像放东西的器具。“贵”表声,兼表贵重物品大多藏于此“櫃”中。“木”字旁表明其材质为木头,合起来的意思是用树木制成的收藏贵重物品与衣物的家具。而“柜”字本为树名,指柜(ju)柳。
据此分析,柜(櫃)的出现从一开始就与收纳衣物和贵重物品有关,其前身由上方开盖的箱演变而来。南宋刘松年所绘《唐五学士图》中的盝顶式竹质书柜(见图2、3),工艺考究,画中一书童正欲从柜中取出卷轴、书册等物,可见该柜在当时即是用于装藏贵重和清雅之物的器具,否则怎会入得五大学士的雅集?
另据,宋·戴侗著《六书故》中载:“今通以藏器之大者为柜,次为匣,小为椟。”《说文解字》中也将“匮”,定义为匣。如此看来,在当时柜与匣无甚区别,只有大小之分。
有史料证明,唐代已经出现了较大的柜,有专门存放书籍的书柜。于是,柜便呈现出一个体量大的特征,所谓大者为柜。而
图2_刘松年绘《唐五学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