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72版 正文
·正文
2017年05月01日 刊号CN21-0001
       
B072 正文 2017.05.01 星期一

正文
    完全相同的图案,雕在木笔筒上和雕在木挂屏上,在外行人看来无甚区别,但对于木雕艺人而言,却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是在圆柱上雕刻,另一个是在平板上雕刻,其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而笔筒雕刻还不仅仅是圆柱体的问题,因为笔筒外沿由上至下并不是直线,而是缓曲线,它有收腰,因此,雕刻家在它上面雕刻图案的时候,不仅要克服它左右延伸的“圆度”,还要克服它上下延伸的“弧度”,因此,这笔筒雕刻就自然是比平面雕刻“吃功夫”。
    有“雕”的笔筒也当然比“素”笔筒(没有雕饰的)更彰显工艺,做“素笔筒”是做“雕笔筒”的基础,素笔筒如同“皮”,雕饰如同“毛”,毛附着在皮上。这就好比裁缝,一个称职的裁缝,他能为顾客做出合体的衣服,他也一定能够想象得出该顾客裸身时的体态。这也就是说,先把素笔筒的“型”做到位了,再附着上雕饰,才有意义。
    作为木雕大师,陈加国当然比我们想的多得多,他思考的也自然比我们深得多。他说,笔筒与挂屏相比,笔筒的选材比挂屏之类的要细致复杂得多,要更加用心。首先是要考虑材料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