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57版 正文
·正文
2017年05月01日
刊号CN21-0001
返回首版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退 出
第A001版 : 封面
第B002版 : 封二
第B003版 : 卷首页
第B004版 : 目录
第B005版 : 目录
第B006版 : 目录
第B007版 : 目录
第B008版 : 版权
第B009版 : 版权
第B010版 : 正文
第B011版 : 正文
第B012版 : 正文
第B013版 : 正文
第B014版 : 正文
第B015版 : 正文
第B016版 : 正文
第B017版 : 正文
第B018版 : 正文
第B019版 : 正文
第B020版 : 正文
第B021版 : 正文
第B022版 : 正文
第B023版 : 正文
第B024版 : 正文
第B025版 : 正文
第B026版 : 正文
第B027版 : 正文
第B028版 : 正文
第B029版 : 正文
第B030版 : 正文
第B031版 : 正文
第B032版 : 正文
第B033版 : 广告
第B034版 : 正文
第B035版 : 正文
第B036版 : 正文
第B037版 : 正文
第B038版 : 正文
第B039版 : 正文
第B040版 : 正文
第B041版 : 正文
第B042版 : 正文
第B043版 : 正文
第B044版 : 广告
第B045版 : 正文
第B046版 : 正文
第B047版 : 正文
第B048版 : 正文
第B049版 : 正文
第B050版 : 正文
第B051版 : 正文
第B052版 : 正文
第B053版 : 正文
第B054版 : 正文
第B055版 : 正文
第B056版 : 正文
第B057版 : 正文
第B058版 : 正文
第B059版 : 正文
第B060版 : 正文
第B061版 : 正文
第B062版 : 正文
第B063版 : 正文
第B064版 : 正文
第B065版 : 正文
第B066版 : 正文
第B067版 : 正文
第B068版 : 正文
第B069版 : 正文
第B070版 : 正文
第B071版 : 正文
第B072版 : 正文
第B073版 : 正文
第B074版 : 正文
第B075版 : 正文
第B076版 : 正文
第B077版 : 正文
第B078版 : 正文
第B079版 : 广告
第B080版 : 正文
第B081版 : 正文
第B082版 : 正文
第B083版 : 正文
第B084版 : 正文
第B085版 : 正文
第B086版 : 正文
第B087版 : 正文
第B088版 : 正文
第B089版 : 正文
第B090版 : 正文
第B091版 : 正文
第B092版 : 正文
第B093版 : 正文
第B094版 : 正文
第B095版 : 正文
第B096版 : 正文
第B097版 : 正文
第B098版 : 正文
第B099版 : 正文
第B100版 : 正文
第B101版 : 正文
第B102版 : 正文
第B103版 : 正文
第B104版 : 正文
第B105版 : 正文
第B106版 : 正文
第B107版 : 正文
第B108版 : 正文
第B109版 : 正文
第B110版 : 正文
第B111版 : 正文
第B112版 : 正文
第B113版 : 正文
第B114版 : 正文
第B115版 : 正文
第B116版 : 正文
第B117版 : 正文
第B118版 : 正文
第B119版 : 正文
第B120版 : 正文
第B121版 : 正文
第B122版 : 正文
第B123版 : 正文
第B124版 : 正文
第B125版 : 正文
第B126版 : 正文
第B127版 : 正文
第B128版 : 正文
第B129版 : 正文
第B130版 : 正文
第B131版 : 正文
第B132版 : 正文
第B133版 : 正文
第B134版 : 正文
第B135版 : 正文
第B136版 : 正文
第B137版 : 正文
第B138版 : 正文
第B139版 : 正文
第B140版 : 正文
第B141版 : 正文
第B142版 : 正文
第B143版 : 广告
第B144版 : 正文
第B145版 : 正文
第B146版 : 正文
第B147版 : 正文
第B148版 : 正文
第B149版 : 正文
第B150版 : 正文
第B151版 : 正文
第B152版 : 正文
第B153版 : 正文
第B154版 : 广告
第B155版 : 封三
第B156版 : 封底
·
正文
B057
正文
2017.05.01 星期一
正文
从事民间收藏的人,普遍认为北宋年间的画作,大多以艺术内容论之,并没有后世关于政治、军事等其他的概念融汇在画作中。因此,若按照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赵苏娜、郑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熊瑛的解读,“如椒目相妒”,睁着花椒粒一样的眼睛互相瞪视,只有面对强大的猛禽外敌入侵时,“舍仇共救护”,才会结成联盟共御外辱。因此,争讼的焦点就变成了对崔白《寒雀图》不同画意的注释。社会上通常的观点认为,这幅作品的真实意义应是,众麻雀在冬季枯干的树枝上栖息打盹,在等待春天暖融融的柳意,一旦有强大的外人介入,就会各顾各的,颇有一种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的情景,表现的是一种鸟类共同的特性。这样一来,两种解读,难分伯仲,形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似乎每种解读都有道理,但是每一种说法均无法自立成说。
仔细分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即每个解读者往往从自身的研究角度、专业角度对乾隆御题诗及崔白《寒雀图》的画意进行诠释。也就是说,画家有画家的解读,文学工作者有文学工作者的揣测,政治家有政治家的看法。这样的解读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因为其本身就受到了不同职业的限制,具有局限性,因此对《寒雀图》乾隆御题诗的诠释更多地表现出自说自话的意味。这也是《寒雀图》乾隆御题诗所留下的尴尬。
其实,崔白在创作《寒雀图》时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乾隆御题诗究竟如何解读,其答案也只有乾隆自己才清楚,从这个方面我们无从找出答案。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即乾隆皇帝作为一代帝王,又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皇帝,在为《寒雀图》题诗时,必然有其政治家的考虑,也必然有其自己的独特看法。这种看法我们无从去揣测,但政治家的胸怀会在其诗文中有所体现。作为皇帝,他自然希望在其诗文中体现出一种团结的力量,即便在大难来临时,也能让子民们团结一致,完成舍仇共救护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