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查看本版大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概览
 第B031版 正文
·正文
2017年05月01日 刊号CN21-0001
       
B031 正文 2017.05.01 星期一

正文
    马未都先生在《马未都说收藏·明清笔筒》一书中说:“比起其他文具,笔筒简单而实用,可是在明朝中叶之前,文房用具中却没有笔筒。”“就目前已知的实物论,笔筒的产生不会早于明代的嘉靖朝。”马先生的观点与扬之水老师观点一致。
    李庆新《明代海外制度》一书中的“明后期开海贸易与制度调适”章节记载:万历十七年,提督福建巡抚都御史周寀批准《陆饷货物抽税则例》,征税商品103种113项;其中万历十三年进口商品中有“正青花笔筒”,税银每个四厘,“青玻璃笔筒”税银每个四厘五毫。这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记载笔筒的、较权威的资料。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青釉笔筒(见《中国文房四宝全集4·文房清供》)标注为东晋(见图5),但未注明传世或出土,以及断代理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只,将其标注为宋官窑粉青瓷的笔筒,因提有乾隆御题诗,诗中乾隆爷认定为宋代,故台北“故宫博物院”判定为宋代(见台湾同朋社出版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房聚英》)。因断代争议较大,台北“故宫博物院”方面也觉得定宋没底气,在1989年的《宋官窑特展》上,此笔筒的参展标注为“依风格看可能是清朝之物”。(见图6)
    南京博物院藏,被鉴定为明正德年间的朱松邻制高浮雕松鹤纹笔筒(见图7),阴刻铭文为:“余至武陵,客于丁氏三清轩,识竹溪兄,笃于气谊之君子也。岁之十月,为尊普熙伯先生秩寿。作此奉祝。辛未七月朔日,松邻朱鹤。”马未都先生在《马未都说收藏·明清笔筒》一书中对此笔筒断代提出了异议,指出:“此笔筒作于1571年,为隆庆5年。此为已知最早的带纪年款的笔筒。”马先生认为,朱松林的孙子朱三松留有铭“崇祯庚辰三松制”的竹刻笔筒(见《竹刻胜语》),若朱松林为明正德年间人
【图5_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青釉笔筒(见《中国文房四宝全集4-文房清供》)标注为东晋】【图6_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标注为宋代官窑粉青瓷的笔筒】
馆藏文物考
【图7_南京博物院藏,被鉴定为明正德年间朱松邻制高浮雕松鹤纹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