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酸枝"的“酸"到底是醋酸还是柠檬酸?“紫檀"的“檀香"闻起来是什么感觉?“海黄"的“降香味"又是什么样的香味?更何况,如果在家具中加入一些味道和红木相近的其他木料也是很可能的。显然,“闻"这种方法对我来说,几乎行不通。
按照“专家"的意思,“问"就是询问卖家家具的情况,比如用料、年代、来历等等。这里要和“望"相结合,比如卖家确定卖的是老家具,而且产于南方,就要将其翻过来查看底部了,一是看底部有没有腐蚀痕迹;二是看家具的做工是否符合当时的特点。当然,询问卖家购买后出现问题如何保修也是重中之重。
实践后我发现家具底部腐蚀的痕迹很容易作假,以我的眼力是看不出来的。至于,家具的做工是否符合当时的特点我就更看不来了。而且,购买后会出现哪些问题也是根据不同材料的家具而定,这些我就根本问不出来。看来“问"这个方法对我也不适用。
按照“专家"的意思,“切"不只是用手摸家具时的切身感受,同时还要和完成上面三个环节的切身感受相结合。摸一摸家具的表面,感受一下它的做工;查看一下家具榫卯的使用法方是否合理等等。还有,像金丝楠木这种具有“冬不凉夏不热"特点的木料,从温度上就能判断出家具的材质。
经过实践以我的经验通过触摸并不能知道家具的做工如何,至于榫卯的使用方法合不合理就更加无从谈起了。类似金丝楠“冬不凉夏不热"的说法,我觉得家具店的空调一开,所有家具摸上去都是“冬不凉夏不热"的。由此可见,“切"对我来说,还真没什么帮助。
亲身经历过之后,我发现使用“专家"的“望闻问切"之后,我这只菜鸟变的更菜了。每种家居的木料都不相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木灵",很难找到放之四海皆准的鉴别方法。看来要想在买家具时不吃亏,还是要多看、多接触实物,辨别销售人员混淆概念的介绍,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质变。想看了篇“秘籍"就成为红木专家根本就是异想天开,没有丰富的经验就开始望闻问切最多也不过是个江湖郎中罢了。
朱方刚